萊蒙湖畔
劉自立
從蘇黎士乘火車前往心儀已久的日內瓦。南去列車的窗外一片雪白。瑞士一帶,下了二十年來未見的大雪。日內瓦湖在車窗外時隱時現。給人的印象是此湖甚大,煙波浩淼,把瑞士與法國的土地一攬為懷。車行很快,當我急欲從車廂里為這大湖留影時,窗外的山丘、建築又擋住了視線。俟駐腳日內瓦,才冒著蒙蒙細雨,盡情端詳這塊明鑒。
1962年,父親隨陳毅外長的代表團赴日內瓦,參加老撾問題的日內瓦會議,他為《大公報》撰寫的通訊中,有一篇文章即取名《看吧!萊蒙湖這面鏡子》。那時還為少年的我,就從照片上端詳過日內瓦湖——這是瑞士人的叫法;也就是萊蒙湖——這是法國人的叫法。站在日內瓦的萊蒙湖邊,可見偌大的湖畔排開樹冠怪異的法國梧桐樹,其狀如掌,又似朵朵被揚到空中的蘑菇。因是初春,既未見其綠,也未見其花。湖中的盧梭島藏在雨中,而這位哲人好像一直與我無緣相見。雖然,我多少年來一直仰讀其著。只記得父親當時撰文,慨嘆盧梭在所謂“資本主義社會”中之沒落。于今來看,盧梭之沒落與否,尚不是一種簡單的批判精神可以判定的。湖對岸法國的群山都是阿爾卑斯山的余脈,呈現出山脊茫茫的灰藍色。油畫般的雲層忽而在雨中露出陽光一線,把山上的積雪打亮。據說,如是晴天,山那邊的景色層次分明,昂然矗立于光天化日之中,會不同于此雨中的朦朦景致。日內瓦人在湖底開闢了停車場,我們一行乘坐的日內瓦記者站的奔馳車,沿湖岸徐駛,卻一直開不出細雨迷蒙的陰霾。
直到車子從高速路直奔洛桑,才終于祈雨為住,露出一線晴天,但已是薄暮時分。散步在日內瓦湖的洛桑岸畔,隔著岸邊矮牆,看湖水拍打岸邊的岩石,海鷗低旋吟唱,白色的鳥身盤旋在透明澄澈的湖水之上,開出一朵朵黃昏之花。人們再次遠眺對岸,遠山中透出一小排燈光,像是穿透力極強的珠寶,在清涼浩漫的大氣中閃耀。洛桑的湖畔,豪宅排開,花園並置。細看其花其木,紅壤綠秀,靜植其間。時見一枚枚石梯扶搖直抵各色別墅,只是人去屋空,一派寂寞情景。是豪華、闊綽中可見的一點淒楚。我當然不知道這些宅邸之中,是否會金屋藏嬌,或有一位兩位的作家、詩人,運動盧梭般的如椽之筆,在靜靜的與大湖一般沉思、起伏、旋舞的氣氛中,營造另一種天上人間的境界。
洛桑的景觀之中,不能不提到奧林匹克博物館。一處建于小山坡上的雪白色建築。奧林匹克的五環象征著這個世界對于高度與力度的追求。從希臘移至此地的白色圓柱在傍晚時分赫然屹立,令人神往。但其簇新、淨潔的外表,使人感覺與雅典衛城上的廢墟或有天壤之別。左近的奧林匹克總部,則是純黑色建築,毗鄰奧委會首腦的住地。總部內的雕塑囊括幾乎所有運動項目,如田徑、鞍馬、擊劍等不一而足。只是天色漸暗,這些永恆的運動似化入星空之中,不復以現。又想到奧運中的種種丑聞,實污染了這一塊本來是純粹無瑕的聖地,讓人有此景頗有不合于萊蒙湖景致的感覺。當然,自盧梭提出“人類不平等的起源”說以後,實現這一夢想的努力,一定也是禍福變幻,陰晴圓缺,總有美中不足之處的。然而洛桑之美,依然是天然渾成,瑕不掩玉,令人留連的。
來瑞士前,從《國際先驅論壇報》文藝版上,我讀到俄國流亡作家V•納博科夫曾在可以俯瞰萊蒙湖的瑞士蒙特勒定居。這位以其風格獨特和一本《洛麗塔》打開局面的俄籍作家,對日內瓦和萊蒙湖又寫過些什麼呢?我見他手中拈有一枚蝴蝶的照片,想到許多!蝴蝶當然是納氏的象征,他從十歲即愛此物。這蝴蝶自然不同于我們的“莊生曉夢”,但與萊蒙湖的大自然可有合拍之處?因來去匆匆,同行者又並不熱衷于造訪這位納博科夫的靈魂,故雖然已到洛桑,也只好放掉造訪蒙特勒。這是我的遺憾之一。
遺憾之二,自然是未能造訪列寧在日內瓦附近的法國故居。1962年時,中國代表團中的成員,想來對于列寧的故居情有獨鐘,他們在那座一般般的小樓前合影留念,表現出對于理想與革命的最大憧憬。而我欲再訪此景,當然只是為了追尋父輩的蹤影,已談不到有多少理想可言了。但是,日內瓦的精神力量之中是不可以一日沒有其理想的。當我們在日內瓦萬國宮內外攝取那些建築、樹木與雕塑時,這種精神仍在款款潛流。在日內瓦的一個街頭,人們可以見到一座普通靠背坐椅的形塑,它的四條腿中,有一條腿像是被“折斷”的,短了一截。此椅“三足鼎立”,端置于街心,椅子大概有一層樓高,呈桔黃色。這是一件寓意甚濃的作品。它寓言人們的生活中尚有殘缺不足之處,是要修復,也應當修復的。這與萬國宮中的許多圖畫、雕塑的“和平”、“人權”主題一樣,無時無刻不在警示與提醒著人們。16萬人的小城,正是以其精神的訴求,聞名于世,昭告天下的。
其實,這種精神早就體現在日內瓦的老城與宗教改革者的血脈之中。細雨陰霾之中,我們站在日內瓦老城卡爾文教先驅者的一面長約百米的宗教領袖牆前攝影,對面是著名的日內瓦大學,沒有圍牆,只見綠地和建築。老城在高出新城的一方山坡上建築。小徑,老屋,教堂,古樹,也有不少雕塑。此景頗似巴黎的蒙瑪特區,只是更為古雅。這座老城的城牆有一處被綠色爬藤類植物覆蓋,據說此處是發生過保衛城市的戰斗的……其中一座小小旅館,標著五個星,狹促之地,完全保存其古風古貌。據說,克林頓曾來此下榻。這時,一種精致典雅的感覺不禁萌生。
湖之大,城之小,都滲透了一種人文精神。日內瓦,夢中的城市,又從夢境中悄然退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