愈來愈多德國婦女要求剖腹產
張筱雲
隨著醫學發達進步,剖腹產的風險幾近於零,因此,愈來愈多德國婦女要求以手術代替自然生產。這種趨勢逐年增加,統計數字已經從一九八○年的百分之八點七,上漲到目前的百分之二十一點六,換言之,每五個新生兒當中,就有一個是以開刀方式取出。「既然有更好的選擇,為什麼要活受罪,在產房裡嚎叫掙扎,接受痛苦的折磨?」
德國在許多方面仍偏傳統保守,一直到不久前,帝王剖開術屬於情非得已的應急措施,非必要的剖腹產被視為一種對身體的「殘害」,如果沒有特別理由原因通常很難獲得同意,現在,只要產婦要求,許多婦產科醫生多半會讓步,其實,不僅德國如此,剖腹產已在世界各地蔚為風潮,美國婦女喊出的口號是:「拯救妳『愛的隧道』」,英國人認為:「這麼嬌貴的嫩肉拿來擠壓太可惜」,尤其在中南美洲,例如巴西,私人醫院裡百分之七十二以剖腹式分娩,沒錢的窮人只好望洋興嘆,墨西哥、智利情況也差不多。
雖然傳統助產士極力反對這種現代化革命,卻無法力挽狂瀾,從事工程顧問的德國安特雅最近剛以剖腹方式生下第三個寶寶,她表示,前兩胎自然產痛個半死,這回無論如何請醫生在她肚子劃一刀,直接取出胎兒,對忙碌的職業婦女而言,的確是好處多多,例如,夫妻可是從容安排假期,把出差、商務旅遊挪前或移後,來幫忙的父母、公婆也比較不會手忙腳亂。年輕的瑪汀娜,生第一胎便要求剖腹產:「我不希望丈夫在產房裡皺眉頭一待幾個鐘頭,甚至十幾個小時,痛苦地聽我呼天搶地,埋下日後性冷感陰影」尤其,愛美的女性,聽說自然生產後骨盆會變大、陰道鬆弛,更增加剖腹產的魅力。
不過,剖腹產也不是完全沒有副作用,最明顯的例子是,由於沒有經過產道的一番爭掙扎奮鬥,新生兒通常會有呼吸方面問題,馬克浦朗克研究院的專家敘芬賀弗爾(Wulf Schiefenhoevel)說:「刻意選擇的剖腹產簡直是離經叛道」,他對這種違反自然法規的事引以為憂:「自然生產的過程中身體會釋放許多有益的元素,例如催產素(Oxytocin)、快樂荷爾蒙(Endorphin),有助於新生兒和母親之間理想關係的建立(由於插滿點滴的針管,剖腹產的產婦通常無法立即將寶寶擁入懷裡)」德國助產士工會主席衛斯女士表示遺憾:「許多婦女跳過天性和本能,寧可相信科技」紐倫堡醫院的住院醫師艾克塞范格(Axel Feige)不否認,「剖腹產目前方興未艾和市場考量不無關聯,它的成本是自然生產的兩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