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高原
劉再復
第五輯
冷戰意識形態
本世紀的九十年代,世界發生最大的變化,就是從冷戰時代過渡到貿易戰時代。冷戰是熱戰的前奏,它使世界總是籠罩著戰爭的陰影,這不好。貿易戰,不是戰爭,而是和平競爭,這很好。但是這種競爭也很劇烈,有些國家可能在競爭中富強,有些國家可能在競爭中敗落。美國是一個非常敏感的國家,它的電腦化的鼻子和眼睛早已敏銳地嗅到時代風氣的大變遷,同時它在世紀末已逐步完成進入貿易戰的機構性準備。中國能否真正把握時代的脈搏,以在未來的時間中走向富強,這是我常常想到的事。
在時代發生機構性的大變化時,中國的經濟系統也正在發生機構性的大變化,這一變化是與時代變遷的基本路向相適應的,所以我很贊成。李澤厚先生和我對《告別革命》,充分地肯定這一點,其實也是源於對時代的認識。『吃飯哲學』只是一種通俗的表述,在通俗表述背後,是對時代理性的認識和鬥爭哲學的尖銳的反叛。
我們在《告別革命》中對鬥爭哲學進行了批判。這種哲學,是戰爭時代的哲學。它既是熱戰時代的意識形態,也是冷戰時代的意識形態。甚麼都兩極對立,甚麼都是你死我活,甚麼都是一個吃掉一個,這種冷戰意識形態不僅彌漫中國,也彌漫本世紀下半葉的地球。
現在冷戰時代已經終結,這種意識形態也應當終結。我在《從意識形態的時代到數字的時代》一文中曾說,一個國家在經濟上發生機構性變化之後,一定需要在文化上也有一個機構性的變化。今天更具體地說,就是在貿易戰時代,在經濟發展的時代,就不能再死抱著冷戰時代的意識形態,而應當有新的眼光、新的觀念。
邢賁思先生提出『堅持馬克思主義不動搖』的口號,並說《告別革命》是『否定馬克思主義』、『攻擊社會主義』,這太簡單化了。時代既然發生大轉變,就不能老是堅持某種『主義』而『不動搖』,對於馬克思主義也是如此。我們提出要『改革馬克思主義』,要『修正馬克思主義』,要吸收其歷史唯物論的合理硬核(衣食住行第一),但又要告別其過時的,把階級鬥爭、暴力革命神聖化的意識形態。如果像邢賁思那樣光會說冷戰時代的漂亮話和誓辭,只知『不動』,不知『變動』,只知『堅持』,不知『發展』,那麼,中國現今所做的一切,即大改革大轉型的一切便是荒謬的。邢賁思先生雖為高級黨校副校長,但頭腦中充塞的全是老掉牙的冷戰意識形態,他似有『主義』,實無『主義』。與邢氏相比,那種雄糾糾地宣佈要對美國說『不』,更是一種低級幼稚的冷戰情緒,連意識形態都說不上,這完全無助於中國跟上時代的步調。
(原載《明報》一九九七年八月二十五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