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壁沉思錄(一、二、三)
劉再復
1
在金庸《鹿鼎記》中,宮廷與妓院是對稱的,兩者都是欲望之所,皆不道德。一邊買賣肉體,一邊買賣靈魂。韋小寶既是妓女的兒子,又是皇帝的知己,這並不衝突。歷來人們都以為妓院骯髒、下賤,宮廷乾淨、高貴,其實兩處都是濁泥世界。所不同的只是宮廷擁有刀槍、監獄、軍隊、經書、典籍,而妓院卻只要金錢,不管其餘。以往有些書生看到皇帝走進妓院就大為驚訝,其實,許多皇帝本就是欲望的化身,心思並不乾淨。
2
孟子留給中國人最寶貴的精神遺產是教中國人如何面對苦難、面對幸福和面對壓迫。苦難中高潔的品格不能改(「貧賤不能移」);幸福中不能陷入荒淫腐敗(「富貴不能淫」);權勢壓力下則要挺直人格的脊骨(「威武不能屈」)。可是,我們當今的中國人好像既不懂得面對苦難,也不懂得面對幸福。在階級鬥爭的黑暗歲月中,只知互相揭發互相摧殘,從而加劇了苦難;在繁榮富裕的今天,則欲望無限膨脹,讓金錢麻醉全部神經,甚麼做人的心靈原則都沒有;至於在權勢面前,多數的世相是洋相和奴才相。
3
嵇康明知孤傲會給他帶來危險,但他還是孤傲。大司馬鍾會拜訪他,他只要敷衍一下就可以當個朝廷命官,過上好日子。但他偏是孤傲到底,對眼前的大官僚,眼珠轉也不轉過去。他把心靈的自由看得高於一切,其孤傲信守的正是這一點自由,無論是壓力還是誘惑都不能剝奪的自由。他終於走上斷頭台。臨刑前所彈奏的《廣陵散》,也是自由的千古絕唱:為了贏得「自由生命」,寧肯拋棄「自然生命」。
原載世界日報副刊(寄自科州)
|